清明时节,春和景明。为弘扬传统文化、缓解工作压力,4月1日,阜阳市颍东区东盛路小学党支部联合团支部组织青年教师开展“踏青寻春传非遗,柳编匠心寄清明”主题活动。教师们亲手制作非遗柳编工艺品,走进自然感受春意,在传统技艺与春日风光中体悟清明文化的深厚内涵。
活动现场,青年宣讲员张梦袁为大家讲解清明习俗,教授基础柳编技艺。挑选柔韧柳条、缠绕编织定型……看似简单的步骤却凝聚着千年智慧。教师们感慨:“柳编不仅是手艺,更是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巧妙利用,这种‘物尽其用’的理念至今值得传承。”柳编成品中,花环、提篮等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。
制作结束后,教师们携柳编作品来到户外。旷野新绿初绽,溪畔柳枝摇曳,众人谈笑风生,与自然融为一体。活动中穿插诗词朗诵环节,教师们吟诵“清明日出万家烟”“忙趁东风放纸鸢”等经典诗句,探讨清明兼具追思与生机的双重意义。
以柳编为媒,在技艺传承中触摸历史温度,于自然徜徉间汲取精神力量。此次活动将非遗体验与户外实践结合,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。参与教师计划将柳编技艺融入劳动教育课程,并策划“清明文化周”,通过青团制作、风筝绘制等活动引导学生感知节气内涵。
这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春日之旅,不仅为教育工作注入人文情怀,更展现了非遗文化在当代校园的创造性转化。颍东区东盛路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姜君表示:“希望教师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,成为文化传承的‘火种’,让非遗走出博物馆,走进校园、走进生活,在新的场景中焕发新生。”